140-150(19/28)
但是,就是这个树,在谢蔷薇眼里,那简直就是宝藏。
野生的树也能长得高大,证明耐旱,耐寒,适应力强。
这一点,在
之前的实验苗里面显示得淋漓尽致,一众树苗,就属于后来的山荆子和苹果的扦插苗长得最高大。
甚至后来者居上。
这样的长势让谢蔷薇更有信心了些,至于果子,这刚种下第一年,果子还是十分的小,但是这后期可以慢慢培育品种。
最重要的,这可成。
一大车的山荆子有大有小,被浩浩荡荡运到军区大门口,谢蔷薇带着一众师兄们用三轮车运了回去,看着这些苗,她深吸一口气,眼神看向周显英。
“老师——”她的声音出来,仔细听还能听出来带着一些迷茫,周显英都懂,看向自己的学生,眼神安抚,“决定好了就好好去做吧,这百利而无一害。”
就算真的结出来的果子还是不好吃,但是在这里,只要是一棵树,都能有极大的作用。
他们研究改善沙地,改善环境,眼前的学生想到沙地苹果,都是为民的好事。
只要有一样能有点进展,都是很厉害的成就了。
所以,周显英并不着急。
“我已经帮你问了,过段时间会陆续有资料过来,沙地苹果的想法很多教授都看好,薇薇,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。”
可以说,现在她不是一个人在奋斗,背后是很多个科研人员都在关注。
谢蔷薇当然也知道,她深呼吸一口气,看向周显英,认真点头。
接下来,她全身心都放在了如何扦插身上,细微的差距也能够导致后期苗本身的恢复情况,甚至是根系也需要处理。
果实有绝大部份也受这些影响。
这一次,谢蔷薇全部按照标准的动作来,还借助了仪器,请了老师在一旁观看自己的动作记录下来,终于,一批苹果苗,扦插成功了。
接下来是时间的等待,谢蔷薇每天守在院子里,记录着不同手法的长势,和上一次记录的对比,找出最具有优势的那一个方法。
就在日落月升中,一天天过去,在最合适的时间,苹果苗被她小心翼翼栽种在地里,和不远处的快有一人高的苹果树在一起,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谢蔷薇看着这些苗,暗自祈祷,不求太多,希望今年的果子能够大一些,她已经换了市面上最成熟的苹果苗了,但是二次扦插,她心里还是没底。
不过种都种下去了,只能看时间了。
随着谢蔷薇的这一批苗下去,军区,何向也传来了好消息,他正式升任团长,拿到了正式的任职书,在军校那边的学习也可以结束了,终于不用两地跑。
谢蔷薇知道的时候,也觉得松了口气,他不用两地跑,自己也不用一回家就看到空荡荡的家里了。
至于团长——谢蔷薇根本不觉得有什么区别,唯一就是他的津贴又涨了点。
不过,日子总是在变好的,春去秋来,治沙大队迎来了第一个孩子,在西北这块地生长的第一个孩子,甚至还是在军区医院出生的,宋长蕴还特地去借了一个相机,给大家拍了好几张照留作纪念。
彩色的照片背后,用笔写下了:1989年西北青州治沙小队
还有半年,就迎来1990年。
第148章 一百四十九章治沙队多了……
治沙队多了一个孩子,也多了许多热闹,这孩子都出来了,不让小夫妻两在一起也不像话,但是军区又不是自己的地盘,也不好说出这种话,杨雨和季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