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-110(5/37)
入整个集体,不要为了省钱就畏畏缩缩,所有的费用国家都会报销。拿出你们开朗自信的模样给这群外国人看看,我们国家的年轻人也是一样的朝气蓬勃嘛!”这位老人对年轻后辈的恳切寄语让同学们纷纷泪目,看着他上了飞机后,姜沅鼻子也有些发酸。
徐思文觉得自己语言学的也差不多了,准备下个月中旬就去亚特兰大的乔治理工学院。
她问姜沅:“你在奥莱斯还好吗?学习适不适应?”
除了那两位访问教授,姜沅是第一个直接去学校学习的留学生,她的经验对其余人来说也很重要。
“是啊小姜同学,快说说你的感想。”另外一名叫周海道的男同学也忍不住发问。
他们在语言学习感觉还好,也可能是因为就在华盛顿,而两国刚好建交,同学们对他们都挺热情的,有什么困难学校也积极帮忙解决。
但是别的地区他们就不敢肯定了。
“可能是我去的地方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度不高,同学们还在持观望态度。”姜沅如实道,“学校的学习氛围挺浓厚的,在物理学方面算得上全美前十,很多珍贵资料可以随时借阅,并没有对外籍学生有所限制。”
后面这一点是她最喜欢的。
“啊?”听完她的话,有同学已经开始担忧了。
“我要去的南部地区好像也比较排外,这么一说我都有点担心接下来两年的生活了。不过如果可以随时去图书馆看资料,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。”
徐思文见姜沅眼底有一抹鸦青色,心里猜到了她恐怕也是学习狂人,对于社交并不是很在意。
但还是提醒了两句:“小姜,我们来美国除了学习也要适当的和人交流,人是群体动物,长时间独处会让脑子变得迟钝的!”
姜沅记住了这句话,但她觉得自己现在想融入奥莱斯恐怕有些困难,需要一个突破口。
而这个突破口暂时是找不到的。
当天她就回了学校,这段时间上次的考试成绩迟迟没有公布,姜沅并不了解这所学校的考试制度,还以为是正常的。
直到在院系公告栏上看到了物理院系的成绩排名。
第二名是卢卡斯,和她同班,第三名是黛尔,第四名是……
她站在布告栏前面,目前往下看,迟迟没有找到自己
的名字,就连最后一名也不是。
有同学看到她久久没有动,已经明白了什么,故意高声道:“我就说嘛,像我们这样极其考验天赋和师资的学校,不是谁进来都能安稳混下去的。”
“她甚至连最末尾一位都不是,不会是交了白卷,被除名了吧?”
各种猜测不绝于耳,姜沅听着各种不同的声音,目光始终没有多大的变动。
直到有人惊奇道:“卢卡斯是第二名?那第一名是谁?咦?为什么是空白的。”
姜沅抬头往上看。
果然,在第一栏第一行,有一个被遮挡住的第一名,看不见名字。
直到第二天,那位冷冰冰的霍夫曼教授拿来一摞批改过的试卷。
看向下方坐姿随意的同学们,他语气低沉道:“本来,这次的考试全部作废,是我和理学院院长建议,将成绩录入积分。”
下面的同学听完,多少有些哀怨。
不用看成绩他们都知道自己考得怎么样,这些题目都超纲了,不属于他们这个时候应该做的。
“有两位同学拿了A或以上的分数,其中一位存在一些争议。经过学院再三商榷,决定让这两位同学同时和其他班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