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85章(1/16)
钱天敦与石迪文两人以前虽也在战场上有过合作,但时日已久,且当时他们的地位都远远不及此时的位高权重,如今各自都有更为复杂的利益诉求,合作也不会仅限于军事层面。对这两位高级将领来说,没有什么能比并肩作战能够更快地建立高度的信任感了。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,可能要比签署若干合作协议更具影响力。
虽然阿拉伯半岛的环境对这两支部队来说都比较陌生,但好在对手实力不强,正适合用来练兵刷经验。
不过石迪文还有些想法,没有在会议期间讲出来,直到散会之后,其他与会人员离开会场,石迪文才向钱天敦表示,自己还有话要说。
“老钱,坦率地说,我不认为你能在一年内完成这个计划。”
听到石迪文的置疑,钱天敦微微一笑道:“你认为哪个环节会出现问题?”
石迪文道:“我相信特战师出动后,攻占沿海关键地区不在话下,但后续进攻内陆的行动,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。”
“虽然这片区域内距离海岸线最远的地方也才两三百里,但地形并不适合我们的部队开展作战行动。东海岸有连绵百里的山脉,西海岸是大片的沙漠,即便能找到本地的向导,要清剿这些地区也需投入大量兵力,而这正是我们欠缺的条件。”
“另外,清剿行动要在沙漠和山区建立补给线,我认为这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,或许不会像你预计的那么顺利。”
石迪文所说的确是实情,而这些细节在钱天敦展示的巨幅地图上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。
不过这地图本就是在国内依照大数据库的卫星图制作出来,石迪文早就对此做过研究,所以才会指出钱天敦计划中没有特地说明的这些细节。
钱天敦点点道:“你说的没错,如果我们要对内陆实施彻底的清剿,的确会出现你提到的这些问题。不过我真正的打算是在沿海地区建立控制区,切断内陆的物资供给,进而迫使那些仍在抵抗的阿拉伯人投降。”
“当然或许也不用那么麻烦,有可能在我们拿下几个部落之后,其他部落就会望风而降了,我对此持乐观态度,阿拉伯人可能不会像你认为的那么富有抵抗精神。”
钱天敦的乐观当然也有事实依据,除了穿越前那个旧时空的认知以外,他也专门就此咨询过希胡人,当初是如何臣服于奥斯曼国。
而希胡人的答案也是让他吃了一惊,奥斯曼国对阿拉伯半岛的征服,并不是依靠军队一寸一寸打下来的,他们当初也只是征服了半岛上几个比较大的部落,然后用这些大部落的投降去胁迫希胡这样的中小部落就范。
包括希胡在内的很多小部落,最后实际上都是望风而降,并没有做出什么实际抵抗。而奥斯曼国也履行了他们劝降的承诺,给这些部落保留了基本的自治权,没有在这些地方设立官府。
会出现这样的局面,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期内,阿拉伯人并没有形成一个能够统御整个半岛地区的国家,导致众多的部落无法形成真正的合力。
虽然也有一些部落结成了军事性质的同盟,但在面对奥斯曼这样的大国时,这种脆弱的同盟并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。一旦其中一环被攻破,往往整个同盟就会因此而土崩瓦解。
所以钱天敦在制定行动计划时,也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,认为将会遭遇到的抵抗力度不会太大,只需按部就班地击败几个主要对手,控制一些关键地区,就可以迅速达成行动目标了。
钱天敦见石迪文并未反驳,便继续说道:“这其实是个滚雪球的过程,只要有人选择了臣服,那么后续也会有其他部落跟风。对阿拉伯人来说,宣誓效